首页 > 师院要闻 > 正文

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巡礼|资源管理系

发布时间:2025-11-10 浏览次数:

资源管理系

产学研融,五色育人

一、学院基本情况介绍

资源管理系成立于2006年,现有地理科学、旅游管理、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4个本科专业,在校生1203人。资源管理系现有地球概论、地理信息系统、地图与测量、地质与气象、土壤与生物、无人机等6个专业实验室。建设有唐山市地理信息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唐山市城市生态系统仿真重点实验室、地理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南京师范大学)唐山师范学院分中心3个实验教学平台。

现有教职工62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5人。专任教师52人,博士27人,硕士23人,拥有海外教育背景教师5人。河北省“三三三”人才5人,唐山市优秀教师3人,唐山市优秀社科青年专家1人,唐山市“凤凰青年人才”1人,校级教学名师1人,硕士生导师4人。

资源管理系立足学科前沿,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教师获批国家自然科学面上基金项目1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项;获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2项;获批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等省级科研项目10余项;获批其他各类市厅级科研项目70余项。近5年来,教师发表各级各类科研论文50余篇,其中SCI、CSSCI、CSCD等收录的高级别期刊论文20余篇。

资源管理系以“理论与实践并重,产学研深度融合”为特色,构建校内、校外多层次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校外实习实践基地50余家。坚持需求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近年来,学生在河北省本科高校师范生教学创新技能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河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河北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竞赛中屡获佳绩。

二、本科教育教学思路与亮点

资源管理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探索以“五色”为核心的专业品牌建设,即师范教育底色(师德育人)、野外实践特色(实践育人)、应用转型示范新色(协同育人)、科研竞赛创新亮色(科研育人)、社会服务本色(服务育人),全方位打造具有鲜明特色和卓越竞争力的专业体系,为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师德育人:师范教育底色

资源管理系始终秉持“师德为先,育人至上”的理念,着力构建涵盖校内试讲、校外见习、讲课竞赛、第二课堂等在内的多层次、全方位的教育实践平台,组织学生参与教育见习、实习、研习等活动,从教学观摩、课堂教学实践到教育研究与反思,逐步提升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旨在通过丰富多元的教育实践场景与扎实有效的教育实践活动,全方位培育地理师范生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全面提升师范生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为教育领域输送高素质地理师范专业人才。

实践育人:野外实践特色

依托资源管理系地理学科特点,充分发挥野外实践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让学生在大自然中锤炼专业技能,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对传统地理学野外实践工作进行改革,采用“提问-观察-思考-讨论-总结”的启发式教学模式,引入研究性项目,注重野外考察的设计性、参与性和研究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科学探究和团结协作。同时在实习中引入竞赛机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地理科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与发现地理现象及其本质的思辨与团结能力。立足唐山,深挖地方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资源特色,将地理学野外实践建设成为特色突出、成效显著、支撑力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优质实践课程。

协同育人:应用转型示范新色

资源管理系以旅游管理专业、省级应用转型示范专业、省级一流专业建设为引领,以点带面,不断强化应用型专业建设。

1.构建旅游管理专业“11485”建设思路,即“‘1’个发展定位、‘1’项建设目标、‘4’项建设保障、‘8’条建设路径、‘5’元评价体系”,全力建设成为全省一流、全国知名的应用型示范专业。

2.构建校政、校企、校校、校协、校媒融合“五融一体”的产教融合应用型人才培育模式。与政府文旅部门合作,共同开展行业调研和专家咨询,推动学生实习与就业,助力地方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3.强化学生实践探索,提高学生持续发展能力。近年来,专业学生积极参与“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等各类竞赛、创新创业项目等创新实践活动。共有200余名学生参与了各类创新实践活动。专业学生获得国家级赛事奖励4项、省级赛事奖励11项,获批河北省大学生“调研河北”项目2项。

4.全面落实立德树人,凝练“五坚持+五构建”实践育人经验。一是坚持立德树人,构建“四个相结合、四个相统一”的德育培养体系。二是坚持服务地方理念,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三是坚持复合型培养目标,构建应用型专业课程体系。四是坚持融合型培养方式,构建应用型人才培育模式。五是坚持全空间实践拓展,构建应用型特色实践系统。

科研育人:科研竞赛创新亮色

资源管理系始终秉持着创新驱动、实践赋能的理念,利用教师科研平台引领学生科研能力培养。通过实施“科研育人”,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科研育人体系,致力于将科研活动与本科教育紧密结合,为学生搭建起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激发其创新思维,提升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社会发展输送具备科研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近两年来,学生获实用新型专利2项;学生发表SCI学术论文1篇;学生为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6篇;学生荣获校级奖项20余项,省级奖项4项,获奖达200余人次。其中,赵丹、王晨曦同学在“行远杯”全国地理实践技能越野赛中荣获三等奖;杨瑄同学则在“九州杯”研学课程设计大赛中荣获三等奖;“唐人碳案”小队在河北省首届“建行杯”大学生“双碳”知识竞赛中荣获省级第二名;王钟熙团队在第十四届“挑战杯”河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荣获三等奖。2025年获得河北省职业规划大赛金奖1项,“行远杯”全国地理实践技能越野赛中荣获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

服务育人:社会服务本色

1.“雏凤还乡”师范生返乡支教服务

资源管理系自2022年发起了“雏凤还乡”师范生暑期实践助力家乡基础教育活动。该项目自2021年6月开始筹备,以“实践育人,受益大众”为导向,陆续组建乡村师范生实践小分队30支,每年暑期返乡义务支教,目前已对接30所乡村小学。基于对支教过程中发现的乡村教育痛点问题研究,设计完善了七个教育主题模块的支教课程,实现受益学生2400余名。实践过程中,有效补充了乡村师资多元化需求,实现高校师范生与乡村教育紧密结合。期间团队多次入选团中央七彩假期和国家级、省级“三下乡”示范团队,同时师生在该方向上撰写的调研报告及相关成果,多次获调研河北立项,获得晋级挑战杯、创青春、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等多项国家级省级荣誉。相关活动事迹得到了人民日报网、祖国网、唐山广播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宣传报道。

2.立足专业,面向行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资源管理系秉持服务地方发展理念,主动对接西部地区发展需求,先后承接新疆且末县、西藏阿里地区等多项横向课题,围绕盐碱地治理、土壤样品库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提供专业化服务;立足唐山,面向京津冀,围绕资源开发、生态修复、城乡规划、旅游服务、数字文物保护等领域承接多项横向课题,累计到账经费达200余万元。

资源管理系坚持“五色”育人理念,以师范教育底色铸魂、以野外实践特色强基、以应用转型示范新色赋能、以科研竞赛创新亮色提质、以社会服务本色践行责任,形成了“课堂-实践-社会”全链条育人模式,逐步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特色专业品牌。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HTML5 canvas tag.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HTML5 canvas tag.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HTML5 canvas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