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
唐山市高新区建设北路156号


马克思主义学院
立德树人 守正创新
学院基本情况介绍
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于2020年5月,前身是1956年成立的唐山速成师范专科学校马列教研室和1958年建立的政史系政教专科。2011年7月,组建成立社会科学部,2020年5月,社会科学部改建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4人,其中正高6人,副高15人,博士15人,目前在读5人。有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3人,唐山市优秀市管专家2人,校级教学名师1人。
学院建有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类)本科专业并承担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设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等8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室(实训中心)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研室。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是唐山师范学院最早设立的师范专业之一,创办于1959年,2001年举办本科专业,2018年成为河北省本科第一批次录取专业,2024年通过教育部师范专业二级认证和河北省一流本科专业验收,同年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研室获评河北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
学院建有“中国李大钊研究会教研基地”“河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唐山师范学院研究基地”“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重大实践和视察河北重要论述研修基地”“河北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集体备课中心”4个重要教科研平台,在教学和科研等方面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办学几十年来,学院形成了“厚情怀、重基础、强实践”的人才培养特色。学生社团“青春宣讲团”被评为教育部活力社团,其“精彩一课”“经典悦读”等品牌实践育人项目。近年来,学生在大学生讲思政课、“挑战杯”等国家、省市级学科竞赛中多次获奖。学生就业面广,除了任教中小学之外,还有考取研究生、公务员、选调生、事业编和特岗教师等实现高质量就业。
坚守立德树人主阵地、主渠道,讲好思政课
马克思主义学院坚守立德树人主阵地,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扎实开好讲好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为核心的思想政治课,将党的创新理论及时融入思政课教学实践全过程。已经初步形成了“党的创新理论+地方红色文化+N”教学育人模式。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重大实践和视察河北唐山重要论述、大钊精神、抗震精神等唐山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之中,已经形成唐山红色文化理论研究成果集,出版唐山红色文化校本教材1部,在《光明日报》《唐山劳动日报》等媒体发表文章10篇,出版学术专著10余部。“新时代、新家乡”主题实践教学受到了广泛好评,6门实践课程被评为省级优秀实践课。
![]()

守正创新,不断提升本科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紧紧围绕《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等国家文件要求和学校办学规划,坚持以本为本、“四个回归”,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以专业和学科建设为基础、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为教学质量提升和学生能力培养提供坚实保障。
1.人才培养紧紧围绕为地方培养优秀师资,注重强基础、重实践、厚情怀。夯实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功底,提升师范生的教师素养,厚植学生爱国爱家、扎根基层、投身家乡建设的家国情怀。近5年,教师获河北省思政课青年教师大赛一等奖1人、二等奖3人、三等奖5人,河北省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1人,获批省级教学研究项目5项。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2项,教育部思政课专项2项,其他省市级科研项目50余项,出版专著、编著、教材17部,在《光明日报》《文史哲》《自然辩证法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
2.持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高质量人才培养奠定坚实基础。科学制定学院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系统谋划学院人才建设工作。在教师培训、研修、学术交流和学历提升等方面加强政策激励和组织统筹;加强基层教研室组织建设,通过每周开展的集体备课、磨课、评课,以教学比赛和展示为抓手,全员参与,人人过关;深入推进思政课信息化建设,加强人工智能赋能思政课建设;加强有组织教研和科研,充分发挥团队力量,提升教师政治和业务能力。教师在河北省青年教师思政课教学大赛等省市级赛事中获奖10人次,2个团队分别获评河北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和河北省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获批教育部思政课专项1项。
3.紧密结合学生发展需求、学校学院发展定位和人才需求的变化,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注重将大钊精神、抗震精神等地方红色融入专业培养过程,厚植学生家国情怀,注重“名师引领”,定期开展名师示范课和访谈名师活动。导师们以深厚的学术造诣、精湛的教学技能、崇高的师德激励引导学生健康成长。近三年,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同学参与省级以上教学技能大赛144人次、获奖56人次;参与挑战杯、调研河北、创新创业大赛等项目86人次,获奖27人次,参与各级各类理论宣讲52人次。
![]()


4.注重开发富有地方和学校特色的教学案例,开展了中学教学案例库建设。通过河北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集体备课中心,联合唐山市大中小学,构建技术赋能、生动活泼、地域文化特色鲜明、师生共同参与的思政课教学案例库。已经初步形成李大钊精神、抗震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重大实践和视察河北重要讲话指示等教学案例,运用到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中,成效显著。编写《李大钊与新中国》等系列唐山本土红色文化校本教材和教学案例库,围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红色文化育人等开展教学研究,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产学研合作项目2项,河北省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6项,出版学术专著10部,出版教材3部,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构建良好育人环境 筑牢思政教育根基”思政课建设经验在《光明日报》刊登宣介。

5.强化质量监督,构建了全面细致的教学规范体系。从教学大纲、课程教案编写规范,到集体备课、课堂教学、课程考核质量标准等教学的各个环节,再到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研习和毕业论文质量管理,对教育教学和实践能力培养提供全面的指导,制定全面的质量标准,推动学院教学和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