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师院要闻 > 正文

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巡礼|生命科学系

发布时间:2025-11-03 浏览次数:

生命科学系

铸魂育人,专业赋能

学院基本情况介绍

生命科学系自2001年建系以来,秉承“厚德博学,实践创新”系训,强化党对教育教学的全面领导,构建“一体四面二重点”工作布局。以党建为主体,激活教学、科研、学工、对外交流“四面”活力,重点打造“榜样的力量”“红领创翼工作室”两大品牌,培养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创新能力、专业技能、健全人格的应用技术型人才,着力提升学生核心竞争力。现设生物科学(省一流、教育部师范类二级认证)、生物技术(省一流)、园艺(省综合改革试点、校一流)3个本科专业。

近三年引进高水平博士10人,现有博士30名。国务院特贴专家1名,海外背景4人,硕导10人,省“三三三人才”一层次1人,二层次2人,三层次2人,省管专家1人,市管专家4人。唐山市劳动模范2人、十佳教师1人、优秀教师2人、师德标兵1人。“双师双能”型教师26人,占74.3%,充分满足教学和发展的需要。教师参加学术会议100余人次,举办学术会议10余次,获批省部级项目9项,市厅级项目4项,成果转化16项,获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获批河北省科技特派员20余名。

筑牢育人根基,把准办学方向

生命科学系构建“党总支—党支部—党小组”三级联动决策体系,将党小组下沉至教学科研团队,实现党组织对学术方向、团队建设和师德师风的全过程引领;实施“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对新进教师实施“1+1”导师制,实现党建导师和学术导师的联合指导。通过制度设计将党建优势转化为学科发展动能,让“双带头人”既成为政治上的“领航员”,又做学术上的“破风者”,将党建优势转化为学科发展动能,强化党管人才原则。

生命科学系打造“红领创翼工作室”品牌,发挥教师党员专业与模范作用,通过《青言思享》《青语星火》等系列沙龙、茶话会,聚焦学生思想、学业、心理及就业需求,构建问题导向沟通机制,提供精准支持;弘扬“榜样的力量”,定期评选表彰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学习成长等方面的先进师生典型,通过宣传其事迹,引导全系师生树立正确价值观,营造积极向上氛围。

优化布局结构,深化教学改革

生命科学系依托1个河北省重点实验室、4个唐山市重点实验室、3支市级基础科技创新团队的“143科研平台”,8支“党建+”科研团队(谷子种质资源创新与育种、药用植物种质评价与系统利用、动物营养与饲料工程、酵母合成生物学、蔬菜遗传育种与生物技术、观赏植物开发应用创新、酿酒酵母产业化技术和农业病原真菌和毒素检测)构建人才培养的“1248学科体系”,形成学科、平台、学术团队一体化建设模式。

生命科学系积极修订和完善课程大纲,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完善课程信息资源,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探索虚拟教研室建设途径,培养学生的教育家精神和科学家精神。

此外,还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和学科平台,促进科研和教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实践,融入教育教学各环节;加强一流课程建设,现有遗传学为省级一流建设课程,动物学为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植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为校级一流课程。

创新育人模式,注重实习实践

创新“3+1”考研/就业的分流培养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分方向培养,提升学生职业发展潜力和岗位竞争力;以“1+N+X”模式为核心,精心设计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交叉点、贯穿线、衔接面,以学科竞赛为牵引,构建思政教育、专业实践、劳动教育、科技竞赛、文体活动“五维联动”的“生命科学+”综合育人策略,提高育人工作的科学化和专业化水平;打造校政企合作共同体,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对外交流平台,开展校校合作、校政合作、校企合作、对外合作交流,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合格人才。

面向教育改革战略发展和基础教育教学的双重需求,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厚德博学、实践创新”为育人宗旨,构建“四年一贯制”实践教学培养体系;强化考研与就业指导:制作考研手册,开展多层次考研宣传、经验交流、学科辅导及复试模拟,提升考研率与就业质量;丰富专业实习与实践:组织学生进行专业见习、实习,参与各类竞赛,在实践中巩固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并获得实习单位认可。

育人成果丰硕,就业质量攀升

近三年,学生的考研率平均33.71%,从事教育行业平均25.16%;签订三方协议及入伍、特岗等学生平均21.41%,高质量就业率平均52.86%。组织学生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学生1500余人,申报项目300余项,获得省银奖1项、省铜奖8项;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学生720余人,申报项目60余项,获批11项;参加挑战杯学生人数1200余人,申报项目120余项,获得国家级铜奖1项、省级特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6项,省级二等奖7项,省级三等奖4项;参加“华文杯”生物教育微格教学论坛暨高校生物教育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20人,获得一等奖9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11项、优秀奖1项;参加天津市大学生生命科学基本实验技能竞赛19人,获得一等奖3人、二等奖7人、三等奖9人;参加河北省“创青春”大学生创新大赛,获得省级一等奖1项、省级二等奖3项、省级三等奖8项、优秀奖9项;指导学生申报实用新型专利8项、申报发明专利7项;发表论文省级以上论文20余篇。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HTML5 canvas tag.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HTML5 canvas tag.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HTML5 canvas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