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师院要闻 > 正文

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巡礼|美术学院

发布时间:2025-11-17 浏览次数:

美术学院

以美育人,实践绽彩

学院基本情况介绍

美术学院始建于1994年5月,2023年美术学院被河北省教育厅评为课程思政示范中心。开设本科美术学、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三个专业,现有教职工56名,其中专任教师49名,包含教授3名、副教授18名、讲师33名、博士11名、硕士40名。

近年来,美术学院教师在《文艺研究》《美术观察》《艺术百家》《美术大观》等专业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作品390篇,其中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和作品100篇,出版专著16部。主持与参研省部级立项21项,市厅级及校级立项205项,共结题113项。申报专利64项。8幅作品分别入选第八、九、十届、十一届、十三届、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12幅作品参加国家级美术作品展,8幅作品被省级专业单位收藏。

党建引领,筑牢育人根基

美术学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将党建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坚持“以本为本”,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实践育人,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美术教育与艺术设计人才。

美术学院党总支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通过开展“廉政文化主题画展”“红色写生基地实践”“党史学习教育长卷绘制”等特色活动,强化师生思想政治引领。推行“三全育人”工作实施方案,构建起党组织主导、多方协同的育人格局。学院领导带头深入课堂、联系班级、参与学生活动,形成“书记院长带头抓、党员干部齐跟进”的良好氛围,为美术学院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立德树人,深化课程思政

美术学院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成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打造“艺术与社会”“美术史中的思政解读”等特色课程,推动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深度融合。连续多年开展“师德大讲堂”“名师示范课”等活动,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学生在专业创作中自觉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品《我们家乡的抗战胜迹图》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永久收藏,多幅课程作品在省级以上比赛中获奖,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专业建设,推动课程创新

美术学院紧密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持续优化专业结构布局,并于2025年有条件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跻身河北省同类专业前列。环境设计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为校级一流专业,环境设计教研室2023年被评为“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美术学院积极推进课程教学改革,依托超星平台、雨课堂等智慧教学工具,广泛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近年来,建成省级课程思政示范中心1个、省级美育教学团队1个,教师获河北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课程思政示范课等多项荣誉。出版《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美术概论》《民间美术基础》等7部教材,建设“唐山市铁凤凰啤酒包装设计”“丰南区家居空间设计”等真实项目案例库,推动校企合作课程资源共建共享,提升教学内容的前沿性与实用性。

师资队伍,提升育人能力

美术学院实施“双师双能型”教师培育计划,鼓励教师赴中学、企业挂职锻炼,参与横向课题研究,现有“双师型”教师4人,多名教师具备行业实践背景,通过“青年教师导师制”“教学竞赛”“教研活动常态化”等机制,提升教师教学与科研水平。近四年教师主持校级以上教研项目23项,发表教改论文48篇,4名教师作品5次入选全国美展,1幅教师作品被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收藏,形成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

人才培养,强化实践赋能

美术学院构建“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学术实践”四元协同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学生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培养。与长城新媒体、群众艺术馆、路南城市发展集团等36家单位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推行毕业设计“双导师制”,近三年选题来自行业企业一线的比例稳步提升。学生在全国“昆山杯”创业大赛、“挑战杯”“互联网+”等竞赛中获奖20余项,获批国家级大创项目1项、省级10项,展现出良好的创新与实践能力。

立足唐山、面向京津冀、辐射全国。根据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积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方式,加强基础教学,重视专业教育,突出实践教学,形成“大思政+大实践”人才培养特色优势。美术学院深入开展“美育浸润行动计划”“乡村振兴墙绘”等社会实践活动,累计绘制乡村墙绘万余平方米;师生参与曹妃甸稻田蟹村、玉田县美丽乡村等墙体彩绘项目,将专业实践与服务地方紧密结合,为区域文化建设和产业升级贡献智慧力量。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HTML5 canvas tag.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HTML5 canvas tag.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HTML5 canvas tag.